江南官方网站下载

可拆板式换热器

江南官方网站 兰石重装重组潜力无限兰石重装股票最新分析

来源:江南官方网站下载 作者:江南app官方网站

  兰石重装始建于1953年,前身是国家“一五”期间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兰州炼油化工设备厂,具有近70年的炼油化工装备制造历史,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和“中国之最”,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摇篮和脊梁”、“装备中国功勋企业”。

  2014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同年兰石重装高端装备产业园作为甘肃省最大的出城入园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公司的规模和产能比搬迁前提升3倍,具备了年产10万吨以上的装备制造能力。

  瑞泽石化是一家石油化工甲级设计院,拥有化工工程、炼油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三项专业甲级设计资质,同时拥有国家级GC类压力管道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及国家级压力容器A1、A2、A3类的特种设备设计许可。

  2017年,公司通过收购瑞泽石化51%股权,有效弥补了公司在炼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的设备和工程方面的设计短板,同时形成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EPC总承包、检维修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稳固了公司的基本盘。

  公司在保持传统能源装备制造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内生性增长和投资并购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优化资源整合。

  2021年9月,兰石重装研制的青海亚洲硅业3万吨/年多晶硅项目首台(套)国产化N08810(镍基合金)冷氢化反应器完工发运。

  2021年10月,公司通过收购中核嘉华55%股权,在嘉峪关布局新产能,加深在上游核燃料贮运容器和下游乏燃料后处理的参与度。目前,公司业务已经覆盖多晶硅设备、核电设备、氢能设备,逐渐转型新能源装备制造。

  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传统能源装备、新能源装备、工业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技术服务以及工程总包六大板块。

  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仍为传统能源装备,2021年营收占比为48.91%,其次是工程总包和新能源装备,2021年营收占比分别为22.28%、11.87%。

  目前,公司的发展重心已转移至新能源装备,随着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多晶硅设备、核电设备以及氢能设备将成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兰石集团持有公司52.09%的股份,是公司的控股股东,甘肃省国资委则是公司的实控人,其余股东的持股比例均小于3%,公司股权结构集中且稳定,有利于长期发展。

  由于业务众多,公司分设多家子公司以保证细分业务的高效运行和平稳发展,截至2021年,公司旗下共有子公司14家,其中,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7家。

  公司于2021年12月9日向符合条件的21名特定对象投资者以5.22元/股的价格发行约2.55亿股,募集资金13.30亿元,投资于“盘锦浩业360万吨/年重油加氢EPC项目”、“宣东能源50万吨/年危废煤提质改造EPC项目”、“重型承压装备生产和管理智能化新模式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四个募投项目。

  本次募投项目一方面对新能源装备的制造过程进行智能化升级,有助于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制造和成本管控能力,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发展成为公司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上述EPC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有助于悬浮床加氢技术和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技术产业化应用,同时也是公司由传统装备制造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进一步转型的重要举措。

  在不断加强的研发投入下,公司于2021年成功研制出首台国产化镍基合金(N08810)冷氢化反应器、2000吨级大型锻焊式加氢反应器、大型模块化板式空预器、核电用深波纹大型钛板板式热交换器等新产品,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体现了公司强劲的研发实力。

  此外,为强化技术优势,公司于2021年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59项,其中,“强腐蚀环境下镍基合金高压换热器设备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严苛环境下高合金材料与核心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等5项行业高端技术成果获得省市级殊荣。

  截止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利297项,同时拥有厚壁筒节成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宽齿距大螺纹的整体加工及检修、大直径厚壁反应器的现场组装等多项非专利技术。

  公司通过出城入园产业升级、青岛一期完善和二期核电厂房建设、新疆基地建设以及重型承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成功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以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使得装备承制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具备1200吨的起吊能力,用户现场具备制造直径10米以上的容器产品,能完全满足能源化工装备企业所需的超大直径关键核心设备的承制。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完成了兰州基地、青岛基地、新疆基地、嘉峪关基地以及遍布全国各地超大型移动工厂的“四大基地+移动工厂”战略布局,能够完全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公司将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融入国际化经济战略圈。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及子公司上半年延迟复工复产,且公司所需的图纸、材料未能按期到厂,使得产品产出量和营收下降,叠加瑞泽石化经营业绩下滑导致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0.88亿元以及存货、应收款项、合同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0.80亿元,2020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亏损2.85亿元,同比下降604.95%。

  2021年公司转型初见成效,新能源装备业务业绩倍增,同时,公司强化市场开拓、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两者共同推动公司业绩增长,最终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40.37亿元,同比上涨39.17%,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上涨143.10%。

  销售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为16.83%,较上年同期增加6.22pcts,一方面是新能源装备前期为开拓市场,毛利率较低,2021年受益于销量增加,固定成本摊薄使得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加12.05pcts,另一方面,工程总包自制设备增加,且其附加值较高,使得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加24.11pcts。

  销售净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销售净利率为3.30%,较上年同期增加12.60pcts,主要系今年毛利率有所改善以及营收规模增长带来的费用摊薄。

  受规模快速扩张以及部分业务生产和回款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的影响,2016-2020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从60.22%增长至83.54%,维持在较高水平。2021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3.7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83pcts,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2019年开始,公司进一步加强“两金”压降力度,重点加强公司应收账款的催收和存货、固定资产的清理力度,从账面看,2016-2021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别从1.29次、0.76次增长至2.46次、1.22次,营运能力明显好转。

  2020年9月份,我国做出了“双碳”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12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200GW以上。

  而202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仅占到5%左右,未来装机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回顾过去十余年,我国光伏上网电价也从1.09元/kWh下降到了0.35元/kWh,十年间下跌超67.8%。

  过去,由于装机成本较高,每年的新增装机上限受当年补贴预算规模、行政规划等因素限制,呈现出波段性和周期性的特点,比如630、1231等抢装的情况出现,而现在平价时代之后需求弹性大增,光伏行业也从政策补贴指标导向转向更加市场化导向,由边际供需两方面共同决定市场价格。

  2021年在装机预期乐观的刺激下,硅片产能持续扩张,硅料需求上涨,但硅料作为重资产环节,产能建设和爬坡周期长,使得供需错配,硅料价格持续上涨。

  截至2022年3月23日,单晶复投料成交价自2021年初以来累计上涨了187%,最高上涨了200%以上。

  高位的硅料价格刺激硅料企业纷纷上马扩产项目,据我们测算,2021-2023年国内硅料名义产能预计分别为63.2万吨、119.6万吨、179.6万吨。在硅料扩产背景下,硅料生产所用的多晶硅设备需求迎来爆发。

  根据大全能源的招股说明书,7万吨硅料项目的核心设备投资为37.8亿元,也就是每万吨硅料的核心设备需求为5.4亿元。

  以3.5万吨硅料项目为例,核心设备投资为18.9亿元,而公司能提供的设备合计在8亿元以上,占核心设备投资的50%左右。

  目前,公司已经与亚洲硅业、大全能源、东方希望、杭州锦江集团等多晶硅行业核心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硅料生产五大类静设备(冷氢化反应器、还原炉、换热器、塔器、球罐)均取得上述客户多个项目订单。

  冷氢化反应器是多晶硅工艺流程中使用的核心设备,国内生产多晶硅设备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进口镍基材料制造冷氢化反应器,由于成本高,加上采购进口镍基材料的时间周期较长,使得冷氢化反应器的价格居高不下。

  公司先是联合宝武集团等合作伙伴,解决了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而后公司充分发挥在装备制造方面的优势,先后攻克材质特殊、耐高温、耐高压、耐高磨损及耐强腐蚀等10余项技术难题,成功于2021年研制出首台(套)国产化N08810(镍基合金)冷氢化反应器。

  目前,公司已形成多项该材料制造专有技术,并制定了国产镍基合金(N08810)材料冷氢化反应器设计选材技术规范、材料焊接、热处理等制造技术规程及多项企业标准,大幅缩短了交货周期、降低了产品成本,引领着多晶硅设备国产化材料的发展方向。

  2021年公司取得东方希望、亚洲硅业、大全能源等多个客户的多晶硅设备订单,合计6.91亿元,同比增长277.60%,为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硅料扩产,公司的多晶硅设备订单有望持续增长。

  到2025年、2030年、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要达到20%、25%、80%,但 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中非化石能源仅占到15.7%,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

  非化石能源中,2021年水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91GW,即使后续开发到687GW的极限,考虑到5-8年的建设周期,其所占比例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

  风电和光伏近年来的度电成本逐渐降低,装机规模稳步扩大,但在发电、储能、系统灵活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像是静稳天气和昼夜变换等原因造成的风、光间歇性和发电效率低等,迫切需要稳定的基荷电源支撑。

  因此,无论是从能源结构转型还是从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核电作为低碳、稳定、长期运行成本较低的清洁能源,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技术来看,2021年1月,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投入商业运行,这意味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已成熟,并且具备了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的能力。

  政策来看,2011年的福岛事故让核电行业陷入沉寂,经历了多年的零核准状态,但随着安全性更高的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核电逐渐复苏,最终于2019年,重新开启了审批通道,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核电政策也在逐渐转向积极,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